第387章 入主长安-《三国:季汉刘璋》


    第(2/3)页

    不过彭羕不识得,军议校尉法正却是识得此人,刘璋安集三辅、荡平寇乱,不少关中士人来头,其中就有这位昨夜晚间刚刚抵达的赵戬——故平陵令、京兆长陵人赵戬。

    法正的老家是扶风郡,和京兆接壤,加之法正出身显贵,是以法正同京兆的士庶也多有交往,其中就包括赵戬,赵戬字叔茂,是太仆赵岐的从子,年少时质而好学,言称诗书,后被公府所辟,任尚书选部郎,典选举事,转任平陵令。

    在平陵令,赵戬做出了一件事情,让法正极为钦佩,那便是司徒王允为李傕、郭汜加害后,尸体被陈于市头,无人敢于靠近收尸,害怕引火烧身,祸及家门。

    而这个时候,赵戬作为司徒王允的故吏,主动弃官而去,不避凉州贼刀锋,为王允收尸下葬,全了他和王允之间的君臣之义,其行烈烈,堪称是大丈夫也。

    因而虽是赵戬言语不顺,阻止刘璋踏入长安城,法正却是按纳着性子,等着赵戬接下来的话,他知道赵戬当不是无故发难,必然有着后言。

    刘璋听到有人出言阻止他入城,他不仅没有生气,而是回顾来声的方向,望向了这人,只是这人位处关中投效过来的士人之列,音容相貌,刘璋却是不识得的。

    这也怪不得刘璋,自刘璋克定关中、荡平祸乱以来,关中士人归之如流水,有些时候、有些人,他一时间也抽不出空子接见和了解。

    “足下何人,不知有何见教?”刘璋缓缓开口,谦然的问询出了一句。

    随着刘璋的问询,众人的目光汇聚到了赵戬的身上,而赵戬身侧的关中士人,却是不防赵戬这个时候口出不顺,纷纷和赵戬拉开了点距离,将舞台留给了赵戬。

    听得刘璋好声好气的问询,并没有因为他出言阻止而动怒,赵戬放下心来,这位大司马确是仁德之君,不同于他辈。

    赵戬驾驭着坐骑向前数步,稍稍接近了一些刘璋后,他随即下马拱手言道:“在下赵戬,字叔茂,昨夜初至长安,今有心腹之言,望明公一听。”

    赵戬没有第一时间道出他的见解,而是先铺垫了一句,随即他方才出言道:“明公兵发关中,诛凶讨暴,是为了汉家社稷、天下苍生也,今者李傕、郭汜受戮,祸首已出,自是一件大喜之事。”

    “然则。”赵戬话头一转:“当此之时,明公急于入主长安,却是忘了上告宗庙社稷和抚恤遇难忠烈二事……今者明公即是讨定李傕、郭汜,安集关中,当应亲身前往上告高皇帝之山陵,使先祖有知也,其次如故司徒王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等忠烈,为汉家尽忠效力,不及保全自身,此等忠烈,未得血食,明公岂能不恤之。”

    "有识之士,关中不乏英士。"面对赵戬的直言进谏,刘璋心头赞赏了一句,这正是他所想要的进言,上告宗庙先祖这种事情,他自己一个外藩宗室主动去做,多少有些刻意,若是有人进言,他有了台阶,顺着台阶而下,那他便可做的顺其自然。

    “卿言是也,璋却是少虑,此二事,我自当行之。”刘璋点了点头,他从善如流。

    与此同时,刘璋麾下一众文武,多有人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其中彭羕是连连点头,他起初对赵戬还有些不爽,可如今,他对赵戬生出了些许敬意,毕竟赵戬所言乃是正理。

    这便是彭羕,对有才华的人,他是以礼相待,对卑浅之士,他则是鼻孔朝天、眼皮翻转。

    接着刘璋下了马,他上前来到赵戬身前,伸出手拉着早早下了马的赵戬:“卿是昨夜至此,我竟是未即相见,有失待贤之意,还请卿宽恕一二。”

    “明公此言,教戬惶恐。”赵戬闻言立即谦逊了一句。

    在赵戬的建言下,刘璋先是进谒了汉高祖刘邦的山陵,向着他这位便宜祖宗,道明了如今关中的局势,做出一副孝子贤孙的模样。

    续而刘璋做起了赵戬的第二桩建言,他收揽司徒王允、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等忠烈之士的尸骸,重新将他们入土安葬,并伴以隆重的殡礼,以表达他对忠烈之士的敬意。

    在做完这两件事情后,刘璋再次来到了长安的城门前,这一次,没有人再出面阻拦他入城了,他骑着骏马,轻快的踏入了长安城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