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东方朔与德什么社-《汉厨》


    第(3/3)页

    公孙弘出宫后,也学着杨川的样子称病在家,干脆不去丞相府‘上班’了。

    为此,刘彻又是一通乱发脾气,又砸掉了一些琉璃器。

    此外,关于丞相公孙弘雇凶刺杀大汉列侯杨川的烂事,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酒肆茶楼、怡红院勾栏窑子等处被传得沸沸扬扬,甚至,就连三辅之地的百姓人,也在茶余饭后议论纷纷。

    有说公孙弘不是东西的,有骂杨川不是玩意儿的,有说皇帝太不像话没有皇家威严的,一时间,众说纷纭,议论纷纷,公孙弘、杨川这两个名字迅速蹿红,都快成大汉‘网红’的架势了。

    于是乎,刘彻实在气不过,下了一道‘封口令’。

    好家伙。

    这一道圣旨不下还好说,毕竟是丞相与列侯之间的缠斗,对于汉帝国的百姓人来说,朝堂里的明争暗斗向来就是大家的谈资,谁日弄了谁,谁被谁日弄,能被传说的有模有样、绘声绘色。

    一句话,狗咬狗的事情,大家其实早已司空见惯,一般情况,都是议论纷纷一段时日,自然便会冷却下来,被下一个话题所掩盖,成为‘旧闻’。

    可是,当皇帝也挽起袖子下了场,无论是帮谁说话,那性质就彻底发生了变化。

    皇帝旨意中,不让百姓人开口说话,不准百姓人议论丞相公孙弘雇凶杀人刺杀大汉列侯杨川,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很明显。

    那便是皇帝在帮着丞相公孙弘说话。

    于是乎,一个十分邪乎的说法不胫而走——

    皇帝慑于丞相的权势,不得不做出让步,竟然传下圣旨帮助公孙弘遮掩罪行,不仅不让百姓人传说两次刺杀案,同时,还将长宁侯杨川赶出长安城,发配在竹园头村去隐居养老了……

    没办法,汉帝国的百姓人向来都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同情弱者。

    从某种层面而言,公孙弘身为大汉丞相,在朝堂之上苦心经营几十年,早已根深蒂固、盘根错节、权势熏天;至于奴隶出身、为大汉立下泼天军功、为农桑稼穑任劳任怨、不辞劳苦的杨川,虽然身为大汉列侯,却终究还是因为根基太浅,根本就斗不过丞相公孙弘。

    用长安城百姓人的话说,那就是公孙弘这老贼不讲武德,打压后进,不给年轻人上升的机会。

    哎呀呀,简直就该死!

    长安城里,只要有两三人碰头或相聚在一起时,便会有人破口大骂公孙弘老而不死是为贼,迟早要谋逆造反。

    于是,公孙弘在齐鲁之地的老家兼并几十万亩良田、山林、湖泊,豢养了足足八千死士,并与天下权贵、世家和江湖宗门内外勾结,残害忠良的事情,也被扒拉出来……

    这一切,自然都是出自杨川的手笔。

    他不想也不愿与公孙弘死磕,那种玩法太过表层,等若江湖人物的仇杀、互掐,既不能伤筋,也不能动骨,除了让自己爽一爽,并无实质性的进展。

    但舆论战就不一样了。

    嘴长在百姓人脸上,只须不着痕迹的引导一番,那些尚未经过‘网红洗礼’的汉帝国百姓人最喜欢的就是这个,最相信的也是这个,所以,这一番言论通过传播并迅速发酵后,便成了一剂绝世毒药。

    公孙弘想拒绝都没门儿。

    就算他明知是杨川在背后给他扎刀子,却偏生不能有任何举动,两次刺杀案的屎盆子就这般明晃晃的扣在他头上,也只能忍气吞声的自认倒霉。

    尤其当他得知,杨川门下宾客东方朔成了‘天府人间’的说书人,每天晚上都要开‘专栏’讲说公孙丞相与长宁侯之间的龌龊事,就气得不行。

    读书人的一张嘴啊,本身就是毒药。

    同样身为读书人的公孙弘深知其中利害,忍不住令人刺探一番。

    “他们那个什么说书人,到底怎么回事儿?”

    听书回来的丞相府属官一回来,公孙弘便唤来盘问其中详情。

    那属官躬身禀告:“丞相,那些人太嚣张了,竟然当众诋毁丞相清誉,实在该死!”

    公孙弘沉默七八个呼吸,突然问道:“他们那个说书人到底什么名堂?叫什么名字?实在不行,就要想办法让其闭嘴。”

    属官伸手挠一挠后脑勺,苦着脸说道:“好教丞相知晓,东方朔在天府人间说书,门楣上挂着三个烫金大字,叫德什么云社……”

    德什么社?

    公孙弘莫名的一阵恼怒,斥道:“混账东西,令你前去刺探详情,你竟然连人家的名堂都没搞清楚,还不滚蛋!”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