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我凭什么不是第一个知道的!?-《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第(2/3)页

    “等父亲与我逐步老去,后嗣之人上位后,又逐步掌控,毕竟我等都不能硬朗留活千百年,终究是要埋于黄土之下。”

    “他们在等待之事,本身看到长远之后会有曙光,又忽而出现一位,天资聪慧,万中无一的小公子,且其未曾得培养,已能得见天下事,懂得文武之治,诗文尚且也能入法眼,比大其十数岁之人,更为聪慧。”

    “儿听闻,冲儿可是连计策都已能看懂,如何不令人心惊肉跳?这些人还能等吗?”

    曹昂一番言说,让曹操顿时愣住。

    当即挥手,让远处的宿卫关上大门,虽然他们此前说话的声音也不大,宿卫在距离十几二十丈外的大门前,必然不可能听得见。

    但曹操现在还是想要更为清静些。

    方可有所思索。

    曹昂的话,醍醐灌顶。

    让曹操心情顿遭重击,可却头脑却一下子明朗了起来,因为这都是实话,好一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句话,以前可都是用来说徐臻的。

    他现在已经从这种危险境地走出来了,无需曹氏继续庇佑,士族也对他敢怒不敢言。

    而曹冲。

    自己能否保得住?

    曹操心里犯了嘀咕,在许都鱼龙混杂,各地势力安插的探子众多,甚至还有不少外臣来朝贡。

    的确也危险。

    “若是还在许都,也许哪天来一场蛇虫鼠疫,寒症奇病,冲儿便会有危险,他还太小了,不如去冀州。”

    曹昂低下头,微微平静的说道:“我人便在幽州,而且妹妹也与冲儿关系极好,伯文兄长……还是他姐夫。”

    “有姻亲关系在,当做自己的弟弟来教导,也必不会差。”

    “至于士族,交由二弟去交好,乃是最好不过,我们曹氏,总得有人去与他们走近。”

    曹昂曾经听徐臻分析过江东形势,从中学到了很多。

    在江东,便是两兄弟各自有亲疏,孙策杀江东士族过甚,遭致了仇视怨恨,但其弟孙权,便自小拜会各地名士,游学于江东士族。

    于是取得了极高的贤名,和他们走得很近,结交当地名士,并且时常恭敬备至,任用贤才。

    以此,两兄弟各主内外,加上兵权在手,方可让士族心甘情愿为孙家卖命,守江东故土,壮大其家业。

    现在,曹氏也应当如此。

    曹操此时稍稍愣住,深深的看了儿子一眼,而后问道:“子脩,对士族亲近子桓之事,并无芥蒂?”

    “怎么会有?”曹昂恬淡的笑了,“我曹氏岂能都不与士族相交?若是有子桓能担当此任,最好不过。”

    “父亲难道认为,儿在妒忌二弟?”

    曹昂嘴角咧开,开朗而笑,当即说道:“我都为幽州刺史了,有重任在肩,哪里还有心思来妒忌争夺这些。”

    “不过,冲儿真不可留于许都,校事府不一定护得住他,但冀州可以。”

    “为何冀州可以?”

    “铜雀楼内可学万卷书,百家长,而伯文兄长麾下,贾诩可教导内政、军事、计谋,杨修可教导文采,若要学剑术,父亲别忘了夏侯恩便在冀州为都尉。”

    “难道所学不比许都?”

    “再者说了,冀州士族尽皆归附士族,兄长深得民心,我在幽州也可时常得见,日后父亲若是进公,封国不还是在魏郡?”

    这话倒是说到曹操的心坎里了。

    曹昂接着笑道:“我和兄长来许都之前,特意去了魏郡邺城,那里的衙署,随时可以改成宫殿。”

    “父亲等南征之后,功绩封无再封,升不可升,便可进位了。”

    原来早去看过了?!

    曹操老脸红了一下。

    这邺城的进度,的确是因为听闻了徐臻的铜雀楼阁之后,实在按捺不住,才斥巨资差工匠加快了进度。

    想要早建成早享受。

    所以今年就僵在这了,宫殿已经成了,百官安置之所也都尽皆落成,宅院内的装饰也都精工雕琢,但是他还不是魏公。

    还差一次进言。

    第二次进言刚刚过去不到数月,乃是今年年关徐臻送来了踏顿和袁熙人头时,直接上书天子,为曹操进公而言。

    满朝文武当即劝进,天子也欣然而劝,准备命尚书台写赞表诏书,封曹操为魏公。

    但曹操当堂拒绝,绝不进位,让不少老臣深受感动,感激涕零,只有荀彧一句话不说,在堂上站着如喽啰,胡子都吹掉几根。

    现在宫殿造好了,不敢改名,只能僵着了。

    “也并非不可。”

    曹操今日得曹昂一番言论,深受感动,心里的愧疚越发的深。

    昂儿,果然乃是最为大气之人,有君王风范,日后能承大业,他的心胸之宽广,不在我之下。

    我曹操,自有容人之度,方才有如此多贤才跟随,而昂儿不光可容人,甚至能容得下兄弟之才学,并且以长兄身份,暗中护之。

    长兄如父,自有责任在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