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我的伯文不理我,早知不来了!-《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第(2/3)页

    三日之后,崔林写了几封书信,接连劝诫兄长崔琰入仕,归附许都丞相府下,到大汉天子身侧为官。

    还可再为天下治理,朝堂之力殷实做些贡献,言辞恳切,追溯陈情,以自己为例感恩兄长,从小崔林被人轻视,被族人看不起时,都是崔琰始终认定他有才能。

    这份目光之长远,定然可再推举诸多贤才而上,成就盛世之景。

    于是崔琰思考之下,答应了曹操的征辟,甘心入仕先到丞相府下,后再跟随曹操回许都,再行擢升。

    崔琰由曹仁星夜请到了中山。

    曹操也终于不无聊了,否则徐臻天天都在理政,晚上巡营读书,练武或者与诸葛亮共思巧器,基本上没空陪他。

    每次曹操要和徐臻说几句话,徐臻都已“洗澡”为由开溜,气得曹操心里不得劲,又不知道怎么发这个火。

    差点后悔提前来中山找徐臻了,还不如在许都教训小孩儿。

    好在是崔琰一来,还能虚与委蛇的说上几句话,至少互相寒暄一番,有个人陪着说几句话。

    结果崔琰也是个闷葫芦,以前只闻其名,并不知道这名流的性子,去一接触之后,才知道崔琰不说趋炎附势的假话。

    而且面色严肃板正,不开玩笑。

    曹操笑的时候他就严肃,曹操说正事的时候同样也是,崔琰则会认真思索,而后深思熟虑许久之后,才会缓缓开口出言。

    但在此之前的一段极长的时间内,都陷入一片沉默之中。

    让曹操陷入尴尬,等着崔琰回话。

    一来二去,曹操和崔琰仿佛也没什么话好聊了,说着并不走心,断节奏。

    “夫民者,喜板正严肃之官吏,不喜趋炎附势之吏,丞相如今名声在外,应当保持。”

    “丞相麾下,大公子曹昂,二公子曹丕都有聪慧之名,昂公子更是有仁厚之风,才干不下于一域。”

    “丕公子虽聪慧,尚且还未曾气候。”

    “好了,先生一言,醍醐灌顶,让我心中甚为清朗。”曹操笑着说道。

    等了一炷香,就等来这么几句话。

    昂儿仁厚有君子之风,试问谁不知道?

    丕儿天资聪颖,自小善学,试问哪个不晓??

    “丞相,敢问君侯何在?”

    曹操面色一顿,脚步忽而停顿了一下,回头盯住崔琰,表情逐渐变得疑惑不解,“他,呃,你找他做什么?”

    崔琰面色颇为板正,十分严肃,一字一顿的说道:“他拆了我家的祖宅,我得去见君侯一面。”

    “别别,崔君何须动怒,那是内政之策,伯文也是无奈之举。”

    崔琰面色毫无半点变化,当即拱手而下,平静的说道:“丞相不必担心,我并非是要找君侯理论,只是问问家中书籍古卷之事,还有崔林所得的三十块大金鱼,这些能否换一处东武城的大宅院。”

    “若是可以的话,崔氏的族人可以徐徐居住进去。”

    “噢,原来如此。”

    曹操稍稍放下心来,差点没被惊吓到,主要是徐伯文干这些事儿,有点吓人。

    冀州士族,特别是清河、河间、常山、中山等地的这些名族的空地家宅,都被他拆了个遍,说是要取材建民居,这理由肯定不假。

    但若说一点私怨都没有,曹操是半点也不信的。

    “他在衙署偏堂理政,先生有兴趣就自己去见他一面吧,实不相瞒,徐臻现在肯定也在躲我,否则不会搬到偏堂去。”

    “嗯,”崔琰脖子一硬,毫不客气的道:“崔某等得起,去偏堂等君侯便是。”

    “祖宅之事宜,应当问个清楚。”

    这么说来,曹操也就不好说什么了,好不容易等了个人来陪着说话。

    结果没一句说的是爱听的,而且现在还满脑子找伯文。

    根本没有和我多聊的意思,早知道我亲自来拆伱们家祖宅了。

    曹操早就想拆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