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走时,无人问津;来时,君侯相迎!-《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第(2/3)页

    “好,妾身愿为君侯分忧。”

    蔡琰微微一礼,欠身蹲伏。

    ……

    三日后。

    从九江送出去十二份古朴的书简,分别到荆州、江东境内。

    分别是郑玄所注之经传,还有大儒蔡邕、卢植等人所写的策论,真藏孤本,含藏了不少儒学至理。

    其中三封送进了荆州襄阳后。

    当即高爽、蒯氏、蔡氏等人多有争相传看,并且引为传言。

    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些书籍来自于蔡琰之手,便是当初她父亲一生心血所藏,本该在长安存放,不过蔡邕死后,她携带家中所藏而出,部分遗失,些许珍贵之卷自然得保存。

    不过就算是那些遗失的,蔡琰也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能将其默写下来,藏于九江之内。

    这些大儒学问的经典,在得郑玄、蔡邕等人批注之后,实际上已经简化了不少,便于寒门子弟所学。

    哪怕是士人,只要稍加思索,多得指点,思绪也能开阔不少,懂得遵循治理之本源道途。

    所以,士族之家必定所藏。

    于是开始花重金购买。

    江东亦如是。

    商道所行倒是也不怕暗中强留,这类事情传出去会有损声名,而暗中若是做事,一样会被人所诟病。

    孙策在家中一听这事,当即找来了张昭。

    还有早已归附的吴景等人。

    都是士族之中,以不断联姻交好逐渐修复了关系,归附在孙氏麾下的士族之人。

    “这些书籍,当真有用?”

    张昭发须皆黑,神采奕奕,体态厚实而挺拔如松,面色板正不苟言笑,说话时洪亮厚重,认真而缓慢的道:“此书籍本就是当年蔡邕之宝,只是宛若遗珠埋沙落于乱世。”

    “好一句遗珠埋沙,那我现在要买这些沙呢?”

    张昭稍稍沉默了片刻,不置可否。

    一直等到别的臣子老者又说了不少无用的边缘话语,他才又开口道:“可以,如此能够让我江东士子大为提振。”

    “此书籍本身,并非有多么尊贵,但奉儒之行,可令士子好感大增,但依老夫看来,最好不是主公去买,而是少公子去买。”

    “也不可说买,而是以尊奉之心,将此学请入江东来,如此一两年内,定然可得儒生大兴,人才济济。”

    “好!”

    孙策停下与他人之言,快步走到张昭面前来,人却也很坦荡,并没有因为张昭说让孙权而不让他去买就生气。

    对自家人,他小霸王孙策的气度还是极好。

    “就让权儿去买,他本来得士人喜欢,此事自当可行,日后他以臣主伴我左右,最得人心,老先生此话让我颇为欣慰!”

    “是。”

    张昭深看孙策一眼,眼眸之中颇为复杂。

    又是七日,孙策之弟孙权。

    还未及冠,但却已有了孝义风评,儒雅随和,时常走访当地名士之宅,每逢所及多是恭敬备至,礼遇有加。

    知晓此事后,变卖自己所有家产,据说花费六万金等之物,与九江买此书简。

    买得二千三百余卷。

    其中金银不够,便换做了铜铁、粮食、布匹等。

    江东士族多为大喜,人人称道,让孙权的名声再上一层台阶,孙氏兄弟居然因此意外的将此前怨声载道的名望压制了下去。

    至于荆州,同样也购得数百卷,分由许多家族而藏。

    其余名士如庞德公、司马徽,以及与襄阳刘表多有姻亲的黄承彦等名士,都有购得数卷。

    蔡邕之女,散尽其财。

    从这一刻起,便再也无人问津。

    河东、河南至长江两岸的才俊,再不问任何去处,所有人若是再谈及此人,或者聊到当初受天下敬仰的大儒蔡氏时,无非都看做是普通人罢了。

    以至于当年追求最为紧迫的河东卫氏,在与友人喝酒赋诗,畅快而谈天下大事的时候,提及此人居然问了一句,“叫什么来着?”

    不过这些事,徐臻当然不知道。

    九江衙署之内。

    女博士府邸宅院就在一旁,徐臻下任之后到宅院内看她,却见蔡琰一身淡黄长裙,整个人蹲伏在庭院的高椅前,手持毛笔歪着脑袋在写着什么,一时间歪着脑袋有些迷茫。

    “还在写什么?”徐臻快步而去,到面前背手去看,却见到写的是还是儒学的经略,依旧是她父亲的那些书籍。

    “四千卷,你都可背下来?”

    “嗯,都可以。”

    蔡琰平淡的道,她舍了四千卷,现在整个人好像也轻快了很多,走起路来都有青春洋溢的轻盈感。

    让徐臻偶尔见得,忍不住要多看一两眼。

    欣赏的目光总是会被蝴蝶这等翩跹之物吸引,一般来说是因其飞舞之时会色彩会明媚些。

    今日天气很是不错,虫鸣鸟叫,绿意盎然,而下了几场夏雨之后,再出了日光就不算过于炎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