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施粥-《三国之君王降临》


    第(2/3)页

    粮价下跌至一百五十文后,粮价还在继续下跌,为了维持住粮价,好让更多的世家上钩,他又联合同窗们开始回购粮食。

    只靠张梁一个人的二十万贯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但是冀州可是有一百多个县衙,有一百多个县衙就有一百多个同窗,他们同时出手,粮价稳稳的维持到了一百五十文左右。

    粮价开始上涨后,张梁和他的同窗们,又开始缓缓的出售手中的粮食,此刻他们带来的十万贯最少的也变成了四十万贯。

    像张梁他们这些学经济的更可怕,以张梁最多,手中已经有七十万贯了。

    当然第二次也不是所有的同窗都参与进来,而是按照张梁的指示在粮价开始暴跌以后,开始大肆的收购粮食。

    市面上虽然粮价一百多文,但是无人购买,当地世家们慌得一批,这时候他们和当地的世家签署了契约,把他们手中的粮食如数购买,当然他们是没有这么多钱的,全部都是打的欠条。

    尽管如此,世家们也一副占了便宜的样子,亏了很多,可总比这些粮食全部烂在自己手里的好,虽然贷款依旧换不上,可有了手中这些欠条,兑现以后自己依旧能购买大量的土地,建造更加奢华的房子,东山再起还是有机会的,要是粮食卖不出去,那才是把祖宗基业给毁于一旦。

    十几个县城虽然不多,可他们现在的粮食也已经囤积了将近八十万石粮食。

    张梁分了五万石,三天前这些粮食已经运送至曲梁县衙粮仓。

    这倒不是张梁未雨绸缪,早早料到这一天的到来,而是准备赚取更多的利益。可突然出现了这一幕,张梁知道他不能只想着赚钱和伟大的计划了,必须现在把百姓们给重视起来。

    于是,立即让野战军带着县衙的小吏们开始开仓放粮,施粥。

    施粥的地点在城外,在小吏的宣传下,他们无声的跟着小吏们去了城外,等着被赈济。

    张梁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迟则生变,当天晚上,便给朝廷去信,想让朝廷调拨三百万石粮食来冀州,开始真正的收网行动。同时,也给同窗们去了信,约定在朝廷的回复到达以后,开始收网。

    现在的粮价已经上涨到七百文一斤,周边的州郡世家把无数的钱粮运送至冀州。

    而此时,在世家们的努力下,一种全新的交易方式产生了。

    他们不再拘束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而是开始交易手中的契约。

    期货产生了。

    这件事情当然不是一个县令可以主持的,毕竟县令的威望还不够,郡守也差点意思,只能让刺史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