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三味药-《长风万里》


    第(2/3)页

    除此之外,咨询公司强大的资料收集和分析能力,也让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较表》制作过程里,华广咨询的顾问们并没有让大潮做过任何配合,大潮上下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件事情。然而,落到表格各个比较维度里的具体描述,竟然是那样的精准,即使张潮生本人亲自填写也未必能填的那么细。

    “奥,这是个好现象啊。”翁北冥仰起脸望着张潮生问:“研发停下来之后大家都在忙什么呢?”

    “dc-1和dc-3的商业化。”张潮生回答。

    “也就是说目前大潮所有员工的精力都用在了两款原型机的商业化上了?”何光南问,眼神眯了眯,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对。”张潮生点点头,疑惑的问:“翁博士,这么做也不好吗?”

    “肯定不好了。”余洋笑了笑说:“张总,您有没有想过要把dc-1和dc-3两款产品推向市场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怎么也得两三年吧。”张潮生说。

    “两三年后再启动新原型机的研发?”柳海帆问。

    “差不多就是这个节奏,这样做不合适吗?”张潮生心里没底了。

    “还是我来说吧。”何光南微微一笑,结束了思索:“当我看到大潮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研发出这么多原型机,还是感到挺惊讶的,创新能力惊人,确实是我们孵化器需要重点关注的企业。”

    “可是啊”何光南话锋一转,接着说:“你们现在这种做法非常的不明智,就好像是在刻意遏制大家的创造力似的……”

    “何总,我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想让大家把更多精力用在商业化上。”张潮生解释了一句。

    “好,咱们先不讨论这个,我问你,因为集中商业化而失去的这两三年怎么追回来?”何光南笑容不减,静静的注视着张潮生。

    “是啊,失去的这两三年怎么追回来?”张潮生如遭雷击,脑袋低垂了下去。这算是机会成本吗?他在不断的问自己。

    “年轻人,外骨骼机器人行业也好,其它行业也罢,科技创新比拼的难道不是时间吗?”何光南语重心长的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