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


    第(3/3)页

    “可享朝廷待遇,拿朝廷俸禄。”

    董卓眼光望向蔡邕,笑道:“伯喈,本相以为这教员的待遇,必须要好好拿出个章程才是。”

    “最好是让那些有本事的,想着去教书,不想着去做官最好!”

    “哈哈哈哈哈。”说到这里,董卓自己笑了起来。

    董卓可是知道,随着人口增多,一个老师可是要教很多个学生。

    教员太少的话,会把教员累个半死。

    学生本来就不容易教育,把自己累个半死不说,待遇如果还差了,那还谁愿意去教书育人?

    民以食为天,毕竟老师也是要吃饭的。

    蔡邕闻言,嘴角勾起笑意,点了点头。

    现在私学越来越多,官学不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私学教出的学生和老师是直接挂钩的。

    老师教出了好学生,对老师本身也有莫大的好处。

    像卢植、郑玄那样的人天下有又几个?

    人家本身就是大儒,已经到了不求名,不求利的境界,但大部分人可没有这样的觉悟。

    大多数人还是离不开“柴米油盐”。

    当然,蔡邕之所以会笑,是因为据说徐州的黄巾军攻破了北海。

    郑玄与其弟子到不其山躲避兵难。

    那时买进的粮谷十分缺乏,郑玄只好停止授学,辞谢众学生。

    你看……

    郑玄这种大儒老师都离不开粮谷,更别说其他人了。

    当然,郑玄这也是因为兵慌马乱的特殊情况。

    不过,当董卓说出要提高教员的待遇时,蔡邕心中是由衷的赞同。

    “诸公!”

    “除了开办学习,提高教员待遇,设立行的'照身帖'这些事情外,董某还有一事。”

    董卓此言一出,三人同时望向他,今天董相国已经准备了许多决策,不知他又要做什么?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