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安心的交给你-《捡到一只始皇帝》


    第(2/3)页

    加上赵括读的书很多,又知道不少的传说典故,故而他结合了这些大量的资料,就弄出了一部华夏起源,他甚至将那些被隐藏在土壤里的磁山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都直接说了出来....想想后人按着他的描述来进行挖掘,然后真的挖到这些埋藏已久的文化时的震惊,他们大概怎么也不会明白,赵括在没有任何现代考古工具的情况下到底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赵括说的头头是道,从三皇五帝说起来,将整个华夏都联系了起来,无论是楚人所认可的先祖,还是其他国家,往上追溯都能追到三皇五帝,就是一些神奇的传说,也能神奇的联系到一起,这是因为赵括所说的虽然是传说,可是从某些方面来看,他说的就是事实,这些分散在各地的人,本来就是拥有共同祖先的。

    这些人就是华夏族,也就是后来的汉族的前身,当然,到后世,华夏族已经成为了一个广泛的称呼,不只是汉族,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诸多民族都属于华夏民族。而华夏的概念也从地理和血缘概念变成了一个统一的文化概念,所有拿血缘论来说事,疯狂攻击其他民族的,非蠢既坏。

    就比如一个想着给大陆卖有毒猪肉的汉族和一个天天钻研华夏历史对历史人物心怀敬仰且用写网文表达出来的维族,到底谁属于华夏民族呢?答案是两者都属于,只是前一个不太配。

    赵括如今说起的华夏概念,却是一个原始的简陋概念,想要达成最终的广泛概念,你得先将狭义概念给弄出来,赵括相信,这套概念定然还是会不断的发展,到最后再次变成一个广泛的概念。众人就坐在周围,听着赵括诉说,赵括这些年的书还是没有白读,当他说出了自己口中华夏族的起源以及发展历史的时候,众人听的如痴如醉。

    当然,也有官吏在记录着,扶苏认真的站在一旁,低着头,听着赵括的教诲。

    赵括做什么事都非常的认真,要么就是不说,说了就要说到最详细,不然就不肯罢休,故而,赵括说完了这些历史与传说后,又按着各国的文化习俗上的特点,对自己的学说进行补充,培养民族观念,这件事,是赵括一直以来都想要去做的,他准备了很多的东西,要从多方面来证明自己的说法是正确的。

    从相貌,从语言,从文字上的共同特点来进行佐证,总之,赵括说了很多很多,归根结底,就是七国百姓都是属于一个族,正式赵括所提出的华夏族,七国的战争本质上就是兄弟之争,同室操戈,说到这里,赵括又将白起列出来批判了一顿,他是很敬佩白起的指挥能力,可是对他的举动,实在是没有半点认可。

    哪怕他所做的促进了统一,赵括也不敢认同,那样的行为太残酷,赵括若是能再一次回到当初,他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去帮助赵国来对抗白起。而提出屠杀政策的范雎,也不能幸免,同样遭受到了赵括的批评,赵括对待历史人物,也算是客观对待,不会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完全否定或者完全认可。

    这是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最基本的修养,白起有凶残的一面,你却不能否认他军事上的成功,范雎有阴险的一面,却不能否定他对秦国的贡献,哪怕用后世举例:

    文帝有仁义的一面,可是他也会对自己的亲人动手,武帝有残暴的一面,可是他也保护了华夏,曹操屠城,可他的确是统一了北方,孙权有十万的骂名,可他年轻时的确是人杰,李世民登基不光彩,可他的确奠定了未来的盛世,乾隆自吹自夸,可他也并非一无是处。

    等到赵括讲完了这些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漆黑了。

    官吏们听的是如痴如醉,等赵括拄着拐杖起身的时候,众人纷纷拜谢,无论他们心里是否认可这样的学说,可是在明面上,他们还是要摆出非常受教的模样出来,赵括也没有多说,他接下来就让扶苏说出在会稽的不法行为,扶苏连续指证了数个官吏,这些官吏浑身颤抖,不敢抬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