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 教父吴天亮-《我真的是演员》


    第(2/3)页

    除了把按照华夏的实际情况,把陪审团改为了听审团,把被告从贫民窟的坏小子,改成了华夏当下最大的一个问题人群——留守儿童,其它剧情基本都是按照《十二怒汉》安排的。

    很多人认为原版《十二怒汉》没有俄版《十二怒汉》精彩,因为原版电影中,每个陪审员的身份和背景都是极为模糊的,对被告少年的审判过程基本没有任何展现。

    而在俄版《十二怒汉》里,基本每个陪审员都有一个现实的背景展现,对被告少年的审判和他的生活都有一定的镜头描述。

    但在彭怿辰看来,这恰恰是俄版《十二怒汉》比不上原版经典的关键原因。

    导演想不断强化电影的感情冲突和社会责任感,但恰恰忘记了一点。

    《十二怒汉》不是一个关于社会责任、道德责任的说教电影,他不是为了表现十二个陪审员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他甚至不是为了表现那个被告少年是否真的有罪。

    他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没有身份和背景,恰恰是对电影灵魂的阐述。

    没有任何人,任何感情,任何道德,任何情绪高于程序,程序的正义不在于他绝对公平,而是在于当有一天,我们任何一个人身为被告的时候。都有十二个人按照程序规定,排除一切可能的怀疑,才能做出最终的判决。

    这是整个社会运转和法律秩序的守护和最终关卡。

    赵建国从看到剧本的第一幕就开始忍不住的激动,看到最后一页的时候,他却冷静了下来。他想到了很多,想到了社会上这几年发生的各种乱象,想到了华夏政府高瞻远瞩的出台了听审员制度。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电影,别看只有简单一个场景,十几个演员,但这部电影的深层次内涵,几乎可以囊括整个社会、整个时代。

    这是一部可能成为经典的野心之作。

    “老陈,你们长安电影制片厂的演员演不演,你们要是不想演,我把京都几个老哥们叫过来演,你看怎么样?”

    赵建国看着陈庭看完了剧本,笑着问。

    “怎么样?呵呵,不怎么样!你老赵是不是以为我傻。一个演员一辈子能遇到这样一个本子,三生有幸。就是天上下刀子,这本子我们几个老哥们也要演。”

    陈庭的回答斩钉截铁,根本不给赵建国回转的空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