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雷厉风行的红驹出版社-《完本之王》


    第(2/3)页

    “合同我会尽快的。明前那边我沟通过,一切都没什么问题。”岳清言说:“连总让我问你一下,能给明前5%的投资份额吗?”

    许盈盈不在,不然这个问题应该是她来提出更恰当。

    “5%?没问题啊。”朱毓一口答应下来。“目前我确认的投资方是银都机构、中银香港、上影寰亚,每家出15%。《维多利亚一号》我按照2000万港币做的预算,《寒战》定的预算比较高,2亿港币,有需要再追加。2.2亿港币的总盘面,三家加起来投9900万。红驹出版社直接投资4400万,我们的母公司锦程国际投4400万。还有20%的投资份额呢。香港的发行机构不用给份额,但内地到底有没有发行机构愿意入局,还是需要考虑的。不过给明前5%的投资选择权,完全没问题。回头内地有发行机构愿意入局,那大家等比稀释呗。”

    朱毓显然已经对整个盘面有考量:“内地我还没来得及沟通,实际上,我觉得那边说不定比香港还容易搞定一些。”

    朱毓叫来的那么多人,平时也都是混迹在电影圈子的,虽然也是因为同一个事情聚到了一起,都在一旁窃窃私语。朱毓和他们也没多说,就说来见见原作者。这些人,颇有些惊讶于岳清言的年轻,但没有人敢小看这个看起来不太起眼的作者。

    香港现在的经济不太好,很多经济发展指数其实都是高度依赖内地的,哪怕是电影行业,靠着本港的发行,稍微大一点成本的电影都收不回来。于是,恶性循环,导致本地内容越来越偏门和艺术化,越来越描述底层生活和绝望情绪。电影是现实的映照,这么玩是为什么?无非是日子不好过,电影人们内心也灰暗了起来吗?为什么不搞大制作?没钱呗。真的有钱,艺术片文艺片也可以玩得很高大上的。

    而这些人更不敢小看的则是朱毓。和岳清言毕竟隔着行当,他们也看不清楚他的能量。但是,朱毓在短短几天里,生生攒出了三部电影,两个完整的电影团队。她说的那几个机构的投资,那是好拿的?可她就是凭着两个小说,几乎没波折就拿到了她要的款项。三家本来还想各自给自己多要一点份额的,但朱毓不要。

    再说了,红驹出版社一下子就拿出4400万,母公司再拿出4400万,这有点吓人了。朱毓以前没玩过电影,不知道情况。电影项目很少有开拍前全部款项已经到账的,很多都是一边拍一边拨付,这样各家参与公司的资金和支付压力都小一些。但朱毓可不懂这个,要份额可以,指定时间前钱款到账。红驹出版社和母公司的钱都已经在专用账户上了,中银香港的钱到账了,银都机构的钱明天到账……朱毓如果肯开口,电影的全部款项几乎全部能在建组前都到。

    这几年的香港电影人哪里见过这种土豪做法,要来这些钱是一回事。要来这些钱的态度是另一回事。而朱毓,搞定母公司只用了一个电话,把情况给老总说了下。

    至于搞定演职人员,更简单了。主角要看故事,直接就派人把打印稿送过去,当面看完再回收。配角和其他职员,朱毓是直接拿着档期合同签的:指定几个月时间,要你这么个角色或者岗位,钱不少,签不签?这帮人从没见过这么签演职人员的。

    但就是凭着这种简单粗暴的作风,朱毓真的搞成了。

    岳清言赞叹道:“光是你攒局的这作风,就可以写个故事了。”

    朱毓笑着说:“因为我相信这两个片子能挣钱,也能打开局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