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姜闻(5/5)-《我就是大牌》


    第(2/3)页

    “在伦敦、冰岛、马尔代夫等多地实景拍摄,战争场面宏大,估计至少砸了两个亿美元!”

    “没那么多,伦敦还有冰岛都有退税的,最多也就1.5亿!”

    “…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了,就是要把钱花了,不花没有好的质量。没有好质量怎么面对观众?”

    “…咳咳,那您加油!”

    “不聊了,我先走了…”

    日,感情演了一趟《侠盗一号》更加坚定了您败钱的想法?

    ……

    姜闻无疑是幸运的。

    为数不多的作品就能让他活得不错,他甚至拥有了超支、挑战体制和观众的某些自由。

    这令人羡慕。

    圈子里没有几个导演有这样任性的权利!

    毕竟买单的是投资者…

    业内也很清楚,这些自由,只可能发生在某些特定时期的姜闻身上,换了时间,换了人,或许就是完全不同的结局。

    幸运儿姜闻的屋顶探索还在继续…

    《邪不压正》里,彭于晏裸身奔跑的“老北京屋顶”其实是姜闻在云南搭出来的,足足有4万平米。

    幸好,超支的地方古北镇买单了!

    否则,《邪不压正》能赔死杨老板!

    姜闻虽然自我标榜‘本大国电影都是行活儿,我就是想从这帮子行活儿里头,杀出一条路来!’

    可惜除了《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有《鬼子来了》,他再也没能展示惊人的才华…

    他们这代人积重难返的共同点,就是他们从在电影学院就读时受的教育,便是推崇艺术电影,鄙视好莱坞式“工业流水化电影”,即使得到了巨额投资,也同样是用拍艺术片的思维去拍商业大片,把电影当做艺术品,沉迷于个人的艺术创作,对光影镜头精益求精,恨不得每个分镜头都是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却唯独不情愿好好讲述一个为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故事。

    甚至在这些大导演根深蒂固的偏见看来,一部电影如果“好好讲故事”,便是“自甘堕落”到电影当成电视剧来拍,对于买票进场、期望看到一个好故事的影迷观众,更抱着文化精英的高傲和俯瞰。

    伟人说过:人民群众是文艺的主人公,又是文艺的接受者;是文艺的启蒙对象,又是文艺的服务对象。

    所以,如何挖掘出能够拥有最大覆盖面的群众情绪,然后去引爆它,这个就很关键。

    对电影创作者来说更关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