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荀谌-《三国之献帝兴汉》


    第(2/3)页

    袁谭道:“皇帝诸般行事,皆在先生意料之中,如今小挫,不过颜良不能听令,若是颜良能依先生之策而行,便是赵云反逆,也不过是徒劳罢了。”

    荀谌看了袁谭一眼,心中忧虑更甚,大将不能听令,正是因其跋扈,究其根本,乃是人主威权不行,约束不力,今日有颜良,明日焉知不是文丑?

    而背反的赵云,更说明了汉家养士四百年,刘氏正统深入人心。天子见困于曹操时尚可立敌为曹,不问天子。如今天子威权一盛,竟能令勇士阵前倒戈,若是日后两军决战,天子亲临,那袁军还能剩下多少战心?

    文若…难道果然是为兄错了吗?

    彼时朝廷嘉曹操文书与荀彧私信同到冀州,荀谌见了书信,连骂荀彧糊涂。曹孟德有安天下之能,亦有定四方之量,这是荀氏一族的共识。

    荀氏一族对曹操信心之重,甚至一改世家大族多方下注的传统,荀谌助荀彧离袁绍出奔曹操的同时,自己亦渐渐淡出袁绍视野,只等袁曹决战之后,一族同归曹营。

    至于刘协,荀谌不是没有见过,此人若生在盛世,不失为一守成之君,运气好得一二良将,亦可有开拓之政。

    但在这等乱世,非雄才大略者不能静九州之沸,刘协虽有人君之量,却无雄主之才,押宝在这等人身上,只会全族尽灭,求一人之生而不可得。

    至于荀彧信中所言天子之变,荀谌更是毫不相信,人欲有性情之改,非经大变不能有,皇帝久在深宫,虽不免为曹操所凌,总不失饱食暖衣,美人醇酒,

    这等生活,便是真英雄,伟丈夫亦不免沉湎失志,又如何能孕育出戡乱定难之君。

    正因如此思量,荀谌当即放弃了自己半隐退的惬意生活,换回朝服到袁绍面前献了此计。

    在荀谌的规划中,是将一无所知的袁术送到许都城下与荀彧纠缠,再以孙策诈败诱皇帝来淮。

    皇帝临淮,早已被袁术将每一颗粮食化作享受的一众城池不能为皇帝提供分毫粮饷,而当皇帝军到寿春,诈败的孙策以江东军截断皇帝粮道,自己再掘开淮河之堤,大水漫处,骑卒威力锐减,此时以三军围皇帝于寿春,只等扫平援军,便可将青徐兖豫一鼓而定。

    便是皇帝不向寿春而来,或是半途有所察觉也无妨碍,只要皇帝引军踏入江淮地界,淮河大漫之下,何处不是泽国,彼时虽不能成包围之势,却可衔尾追杀。
    第(2/3)页